位置:新加坡加拿大国际学校 > 院校新闻

新加坡之人本化的公民教育

发布时间:2014-11-03      浏览次数:994

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经济发达——这些防骗的词汇经常都是游客们对新加坡的赞美之辞。

然而,有谁能够想到: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新加坡却是一个百业凋敝的弹丸之地。这里没有连绵的矿山,没有茂密的森林,也没有一望无际的稻田,全国境内仅有几条小河,也没有多少鱼虾,甚至连每天的饮用水都要靠邻国供应。

如此一个资源贫瘠的小岛却一跃成为繁荣富饶、政通人和的新兴现代化国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奇迹。

导致新加坡成功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既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又继承和发扬了东方的价值观和人生哲学。后者反映在教育中尤其以实行以人为本的公民道德教育最有特色。

新加坡政府与学校抛弃了单一文化教育的原则,不是使用“灌输洗脑”的方式向大众普及道德规范,而是运用系统、完善却不乏新意的个性化公民道德教育,来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较好地缓解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和矛盾,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精神。

多民族色彩的道德教育

新加去上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移民国家。华人(占77.3%)、马来人(占 14.1%)和印度人(占7.3%)都在这里繁衍生息,和谐共处。与之而来的宗教信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和锡克教等。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各宗教间能保持平等的关系,发挥相得益彰的效应。政府规定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为官方国言,其中英语为行政语言。此外,新加坡还存在着多元的文化风俗习惯——不同的节日、不同的礼仪、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服饰等。因此,新加拉素有“亚洲缩影”之称。

在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独立后几乎没合发生过种族冲突,各民族都能和睦相处,亲如兄弟,这无不得益于新加坡政府建立的一套全体新加坡人都能接受的、具有主导意义的“五大共同价值观”,它们是(1)国家至上,社会为先;(2)家庭为根,社会为本;(3)关怀扶持,同舟共济;(4)求同存异,协商共识;(5)种族和谐,宗教宽容。这五条价值观的核心精神,就是要通过社会构成的各个环节(如家庭、社区、种族、宗教等)之间的和谐来维持和促进国家的稳定,建立起统一的具有新加坡特色的道德文化。

生硬的文字也许并不能使大家亲身感受到这种海纳百川的理念,每年一度的"种族和谐"(7月21日)却足以震撼人的心灵。

在国内,这些活动可能会被标榜为不务正业,但是新加坡学校却认识到它们所包含的深刻含义和对学生的长远影响。

和谐社会的体现不应该局限于文字,道德准则真正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才是道德教育的终极目标。